二、木材的弹性 木雕贴金:和合二仙 明清工艺中,木雕是重要门类。在寺庙佛像、家庭摆件装饰中,木雕人物则是主要题材,艺术价值颇高。现藏于扬州文物商店的这件“清贴金和合二仙”是普通家庭摆件,通高48厘米,其多为婚礼时,在喜堂 但是从明代以前或更早时期的创造、发展阶段到嵌钢法的出现,平木工具和小木作的发展是相互推动着前进的,正是由于宋末有了平推刨,才促进了小木作的发展;小木作的发展又对工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促成了线脚刨的发明。因此,线脚刨的发明应当不晚于明代前期。《天工开物》记载:“凡凿,熟铁锻成,嵌钢于口……”这一时期刃的硬度得到了很大提高。案桌上供奉之用,取吉祥幸福之意。 传说中的“和合二仙”,为民间百姓所钟爱。旧时扬州人常将其像绘成蓬头巴里黄檀家具笑面,一人持荷花,一人捧圆盒的形象,取和(荷)谐合(盒)好之意。婚礼时,或陈列其雕像,或悬挂其画像。当然,也有人家将之常年悬挂于厅堂,取合家吉利和谐之意。 其实,“和合二仙”最初为一人,明代田汝成《 鲁班上山时下意识地抓了一把山上的野草,没想到却把手划破了。鲁班很奇怪,一棵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?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,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,用手轻轻摸时可以感受到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。他明白了,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。接着,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,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,一开一合,很快就吃下一大片。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,他抓住一只蝗虫,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,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,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。西湖游览志余》说:“宋时,杭城以腊月祀‘万回’哥哥,其像蓬头笑面,身著绿衣,左手擎鼓、右手执棒,云是和合之神,祀之可使人万里外亦能回来,故曰万回。”可见最初是一人,作用是使远离家乡游子归家团聚。后随时间流逝,“万回”一人变成“和合二仙”。清翟灏《通俗编》说,“今和合二仙并祀,而万回仅一人,不可以当之,国朝雍正十一年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,拾得大士为合圣。”至此,苏州寒山寺的寒山与拾得成为如今一直供奉的“和合二仙”。 扬州的这件和合二仙显然是和合之神,由整块木头雕成,二仙一站一坐,站者手持祥云,坐者手抱如意,持金钱。二仙似在倾心交谈,由于会心,所以两人笑逐颜开。总体看,人物雕刻较为粗犷,但细细品味,方知匠人苦心。首先作者十分注意人物面部,采用圆雕手法,全用柔秀的曲线,细腻地表现人物神态,细眉弯眼,眉开眼笑,表情温厚亲和,面容丰腴光润,嬉笑而无顾忌,满足绝无忧愁,滑稽而且乐观。对于衣饰则以十分凝练的刀法,采用直线与曲线结合,又以直线为主的运刀方法,夸张表现衣服的褶皱,使其飘飘欲动,局部转折处过渡柔和,手法简练而富于装饰性,与面部的写实正好形成对比,而细腻与粗犷又形成比较的变化。 在色彩的运用上,面部、胸部、手、脚皆以肉色为底色,眉眼唇舌则据实以黑、红二色的线条和色块勾勒,将雕刻与敷彩结合,虽俭省却效果极好。而衣饰则贴以金箔,显得金碧辉煌,与身体的华丽颜色相辅相成,充满富贵喜庆之意。 就其技法而言,整个雕刻综合使用了高浮雕、浅浮雕、线雕等手法,线条流畅,刀法纯熟,为木雕人物之精品。 来源:扬州晚报
版权说明:本文来源于网络,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,如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私信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,感谢!
目前所在位置:红木家具批发网 » 木雕贴红木沙发古典金:和合二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