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2)民族特性 明 黑漆嵌螺钿架子床明 黑漆百宝嵌圆角柜,成交价506万港元。清 黄花黎嵌牙木雕山水屏风 文、图/胡德生(故宫[微博]博物院研究员) 编辑/陈盛娥 镶嵌工艺是中国传统家具最常见的工艺手法。严格说来,镶和嵌却是有着明显的不同特点。《词海》、《词源》及各类辞书对“镶”字的解释大体一致,镶者,以物相配合也,如镶边、镶框等。凡言“镶”,必有内外之分。如果由内向外说,一般说“给这件东西镶个边,或镶个框”;如果由外向内说,“则是在这个框内镶个心,或镶块板”;在家具上的应用,则有心必有框,有框必有心。如桌面、案面、椅面、柜门、插屏、挂屏、围屏等等,都由四框和板心组成,做法都是两边两抹攒成方框,里口起槽,内镶板心,在木工术语里名曰“攒框镶心”。 嵌者,以物陷入也,即先用各种物料雕制成各式花纹,然后在器物上挖槽,把雕好的花纹嵌进槽内。这里所说的“物”,指各种螺钿、各色玉、象牙、彩石、金、银、铜、珐琅、木雕等等,而这里所说的“陷入”,即指把各种物料雕制的各式花纹嵌进雕好的槽内,形成生动活泼的画面。 “镶”和“嵌”,本为两种工艺手法之动词,在家具上的运用,并无直接联系,有镶,不一定意味着有嵌,而嵌,又不单局限在镶上。无论板心、边框、牙子、枨子、腿子、帽子,家具的任何部位都可以施加“嵌”的工艺。清代末期,人们常把镶嵌二字合称,形成专用名词。凡嵌有各式花纹的器物皆以“镶嵌”称之。这种认识在古玩行中流行很广,甚至成为带嵌花纹器物的代名词。《古玩指南》中就有:“凡镶嵌之器物皆可谓之镶嵌也”。 嵌螺钿家具 螺钿又分硬螺钿和软螺钿。硬螺钿多为海蚌的硬壳。较大的钿块多为砗渠钿。砗渠为一种大型海蚌,属文蛤类中巴里黄檀家具最大者,长径三尺许,壳甚厚,内白色而光润,外呈褐色而有凹渠五条。切而磨之,则如白玉,可为装饰品。软螺钿是针对硬螺而言,取自较小海螺的内表皮。其质既薄且脆,极难剥取,故无大块。软螺钿表面有天然色彩,从不同角度看可以变换颜色,又称为五彩螺钿,多用于镶嵌在家具的椅背、桌沿,屏框上。个别也有整件家具通体嵌。 嵌螺钿家具常见有黑漆螺钿和红漆螺钿。螺钿分厚螺钿和簿螺钿。厚螺钿又称硬螺钿。其工艺是按素漆家具工序制作,在上第二遍漆灰之前将螺钿片按花纹要求磨制成形,用漆粘在灰地上,干后,再上漆灰,一遍比一遍细,使漆面与花纹齐平。漆灰干后略有收缩,再上大漆数遍,漆干后还需打磨,把花纹磨显出来,再在螺钿片上施以必要的毛雕,以增加纹饰效果,即为成器。如黑漆嵌厚螺钿花卉纹翘头案,黑漆嵌厚螺钿花卉纹平头案,以及黑漆嵌厚螺钿花鸟架子床等,明清时期这类器物主要产自山西。清 紫檀嵌大理石罗汉床 五彩螺钿双称“簿螺钿”和“软螺钿”。是与硬螺甸相对而言。是取极簿的贝壳之内表皮作镶嵌物。常见簿螺钿如同现今使用的新闻纸一样簿厚。因其簿,故无大料,加工时在素漆最后一道漆灰之上贴花纹,然后上漆数道,使漆盖过螺钿花纹。再经打磨显出花纹。在粘贴花纹时,匠师们还根据花纹要求,区分壳色,随类赋彩,因而收到五光十色,绚丽多彩的效果。清宫收藏的黑漆嵌五彩螺钿书格一对、黑漆嵌五彩螺钿云龙纹翘头案一对,均刻有“大清康熙年制”楷书款,目前尚未查到确切资料证实其具体产地,按清代制作此种器物以杨州最为著名,从其刻款风格看,应出自造办处内杨州工匠之手。 嵌百宝家具 明代,有个杨州人名叫周翥,首创了周制镶嵌法。其特点是嵌件高出地子表面,然后在嵌件上再施以各种不同形态的毛雕,以增加图案的立体效果。从其镶嵌手法和镶嵌材料看都与前代大不相同。而且不光体现在漆器器物上,在紫檀、黄花梨等硬木家具上也表现较多。由于镶嵌材料种类多样,因而又称为“百宝嵌”。又因发明人姓周,民间常 以“周制”称之。周制镶嵌法主要是凸嵌法,次有少量的平嵌法。平嵌,即嵌件表面与地子齐平,为不致影响家具的使用功能,如桌面、椅背等部位。在不影响家具使用功能的部位,为突出装饰效果,常使用凸嵌法。给人的感觉是隐起如浮雕。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》载:“周制之法,惟杨州有之。明末有周姓者,始创此法,故名周制。其法以金、银、宝石、珍珠、青金、绿松、螺甸、象牙、密腊、沉香为之,雕成山水、人物、树石、楼台、花卉、翎毛,嵌于檀、梨、漆器之上。大而屏风、桌椅、窗隔、书 架,小则笔床、茶具、砚匣、书箱,五色陆离,难以形容。真古来未有之奇玩也。”谢坤《金玉琐碎》说:“周翥(音:柱),以漆制屏,柜、几、案,纯用八宝镶嵌。人物花鸟,亦颇精致。愚贾利其珊瑚宝石,亦皆挖真补假,遂成弃物。与雕漆同声一叹。余儿时犹及见其全美者。曰周制者,因制物之人姓名而呼其物。”吴骞《尖阳丛笔》载:“明世宗时,有周柱善镶嵌奁匣之类,精妙绝伦,时称周嵌。”周翥系明嘉靖(公无1522~1567年)时人,为严嵩所豢养,严嵩事败后,周所制器物尽入官府,流入民间绝少。清初时流入民间,仿效者颇多,其中以清代前期的王国琛、乾隆时的卢葵生以及嘉庆、道光时期的卢映之最为有名。目前所见这类传世实物绝大多数为清初至中期制品。清代后期,由于战乱频繁,民族手工业受到严重破坏,更重要的原因是珍贵材料的溃乏,再也见不到纯用八宝镶嵌的凸嵌花纹家具了。而清代后期的镶嵌家具绝大多数为平嵌法,主要是因为没有过厚的原料所致。清 紫檀嵌玉龙纹插屏 嵌珐琅家具 珐琅又名景泰蓝,始自元代,一度夫传,明景泰年间又重新兴起。其制法系以铜板制成器形,表面粘焊用铜丝或银丝掐成的各式花纹,再将各色矿物质的珐琅彩料涂在器物的丝纹里,然后以高温烧制而成。 景泰蓝制品在明景泰、成化两朝为最多,作品亦最精。弘治,正德、嘉靖、隆庆四朝所制数量,质量已不及以前;至明朝灭亡,此业未兴。清代乾隆时又开始烧造,品类较明代要多,作品也好,但和景泰、成化时所制器物相比,仍稍逊色。传世的康熙、雍正款者,其实是乾隆时制品而做的康熙、雍正款。 明代珐琅胎子的铜质较好,一般用紫铜,造型多仿古代铜器样式。色料有蜜腊黄、油红、松石绿等。尽管掐丝粗,花纹也较简单,但图案的气韵丰富,神态生动。明代珐琅蓝釉上多有砂眼,而且都带年款,有“大明景泰年款”或“景泰年制”,有底款和边款的区分。丝纹镀金也稍厚,其中有少量作品用于装饰家具。故宫博物院尚有嵌珐琅面的香几和圆凳。 清代珐琅的铜胎比明代薄,造型品种比明代多,设色也与明代稍有不同,不是蜜蜡黄、油红,而是近似蛋黄色和紫红色。掐丝细,花纹较明代复杂。乍看较好,细看时其神态不及明4.2 现代中式家具设计的相关理论研究代器物。彩釉上大都无明显砂眼,镀金的金水也较明代薄。除制作各种瓶、碗、供器外,亦有相当数量珐琅片、板,用以装饰家具。 清代珐琅以广州和北京两地最为著名。广州以錾胎珐琅为主,也有少量掐丝珐琅。錾胎珐琅的铜板较厚,花纹用錾子錾出,特点是纹理粗细不匀。北京珐琅多数为掐丝珐琅,胎体较薄,花丝粗细匀称,但接茬较多。形成各自不同特点。清 紫檀嵌珐琅绣墩 镶嵌金、银片及金银丝家具 镶金银类家具常见有各式金包角、银包角、铜包角及各式套腿、面叶等。而嵌金、银的各类家具则多体现在屏联类家具的漆心上。在漆器上镶金银片在我国行用很早,唐代是最盛行的时期,主要在上层贵族及寺庙僧侣间流行。至明清时期,仍是如此。不过其数量如以前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两件明万历时期制作的黑漆嵌螺钿龙纹箱子上,使用了描金、描银、描漆、嵌螺钿、嵌银片、嵌铜片等多种工艺。清代皇宫中镶金片和银片的只见于几件宴桌。据清代《钦定宫中现行则例》卷三铺宫条载可知,装饰在宴桌上的金、银等不同质地的包角,体现了宫中主位们的不同等级。 镶石面或石心家具 明清家具中还有一部分镶石心或石面的实例。材料以大理石占多数。大理石出自滇中(今云南大理县苍山),以白如玉、黑如墨者为贵。白微带青、黑微带灰者次之。有白质青章,白质绿章和白质黄章者,多为山水人物及乌兽之形。白质青章(青色花纹)称“春山”,绿章称“夏山”,黄章称“秋山”。若有天然生成山水云烟之纹,形如宋代米氏父子所画的“米家山”者,为最佳上品。 大理石在古代多用以镶屏风,明代开始用于镶嵌在桌、案,椅,凳、几、榻等面心上。除大理石外,还有其他质地,如永石又名祁阳石,出自湖南。永州府所出称“永石”,祁阳县所出则称“祁阳石 中国传统家具式样繁多、种类各异,但自脱离单纯实用功能、引入文化因素起,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色,不论出自哪个朝代或地域,不论出自皇宫或民间,也无论是它的整体或局部,无不强烈地表达出独特的中国元素,具有区别于世界上其他任何家具的独特性。如中国传统家具中的壶门、牙板及榫卯结构等都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相应结构相对应,并成为中国传统家具的典型结构。”。产地不同,特点相同,故可混称。永石石质不坚,色青,好者有山水、日月、人物等图像,多是人为加工,并非自然生成。永石又有紫花、青花之分,一般紫花较青花要好一些。锯开为板后,用以镶桌面或屏心,颇为美观。南阳石产河南南阳,有纯绿花者,有淡绿花者,有油色云头花者,以纯绿花为最佳,其他渐次之。此石性坚且极细润,锯板可用于镶桌面、凳面、屏风心等。土玛瑙石出自山东兖州一带,花纹似玛瑙。红多而细润,不搭粗石者为佳。有胡桃花者最好。大云头花者和红、白花粗者次之。其石性坚,以沙锯板可镶桌、几、床、榻等面。亦可镶成屏风,陈饰居室,典雅不俗。又名“锦屏玛瑙”。竹叶玛瑙石的花斑似竹叶,故名“竹叶玛瑙”。斑纹呈紫黄色,石材长短大小不一,性坚,大者锯板可用于镶桌面。斑纹以细者为佳,大者次之。 除了以上五种镶嵌家具之外,还有嵌木雕家具、嵌翠羽家具、嵌玉石家具、嵌牙角及骨家具、镶瓷板家具以及镶玻璃或玻璃画家具等等,充分展现出不同阶层人的文化审美品位。
版权说明:本文来源于网络,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,如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私信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,感谢!
目前所在位置:红木家具批发网 » 镶嵌家红木财源滚滚沙发图解具的分类及特点(一)